食物中有毒成分的分析

食物中有毒成分的分析

食物中的有毒成分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食物中微生物污染的毒素,如黄曲霉毒素;
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的途径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凡是动植物体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本身带有的微生物而造成的食品污染,称之内源性污染。食品原料在收获.加工.运输.贮藏.销售过程中使食品发生污染称为外源性污染。
为防止食物遭受生物性污染,必须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落实好食品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过程中预防生物污染的各项措施。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地好食品卫生检验监督工作,一旦发现被污染的食品(包括进口食品),需及时抽样送检。严重污染的食品不得销售、食用,应进行焚毁或掩埋,可食部分必须严格进行消毒。要加强对食品有关人员的卫生管理,认真执行《食品加工、销售、饮食企业卫生五四制》。从事生产经营饮食的商业人员,必须持有卫生防疫部门颁发的健康证,禁止传染病患者参与生产、经营食品的工作
 
2.食物中天然存在的毒素,如苦杏仁中的氰化物;
许多食物中存在天然毒素,由于毒性大,不容易被认识和确定。从而对健康威胁很大。
按照产生过程毒素可分为内因毒素外因毒素两类,那些由食品原料自身产生并带进最终食品中的为天然内因毒素;由食品原料以外其它天然方式产生的、且污染食品的、或被食品蓄积的的为天然外因毒素。
按照食物来源分为动物毒素、微生物毒素和植物毒素。
 
3.食物在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毒素,如赖丙氨酸等;
食品的各种加工技术,包括烟熏、烘烤、煎炸、腌制、辐照杀菌、高温杀菌、冷冻、罐装等,在现代社会中极大地拓展了食品应用,增加了食物的风味,改善了食品的外观和质地。但是在加工过程中有可能形成一些对身体有害的毒素,而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4.食物中化学污染的毒素,如重金属等;

食物中的化学性污染是指存在于食品当中的食用后能引起急性中毒或慢性积累性伤害的化学物质,包括:残留的化学物质、天然存在的化学物质、偶然污染的化学物质、加工过程中人为添加的化学物质等。

新消息